一線和​互聯網醫療機構觀察|疫情後經濟展望

發表時間:2020-03-11 14:39


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青松健康科技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王燕妮 為您帶來“一線和互聯網醫療機構觀察”。



精彩内容

以下内容根據錄音整理:


1.歡迎大家收聽世界經濟論壇“青年領袖之聲”,“全球公共衛生挑戰與機遇”系列節目的第二期。我們為大家邀請到了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王燕妮女士,請她就醫療健康機構在抗疫期間的直接感受,談一談産業一線是如何看待新冠疫情對中國醫療服務的影響的。歡迎您的到來!請您首先為聽友們做一下自我介紹。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青松康複護理集團、青松健康科技的創始人王燕妮,青松在過去16年多的時間裡給40多萬家庭上門提供專業連續醫療、整合照護服務,是中國居家康複護理模式的開拓者、賦能者。這幾年我也在世界衛生組織健康老齡化專家組、世界經濟論壇全球未來醫療和健康理事會參與了一些國際方面的合作研究,同時在清華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療衛生管理博士項目就讀。作為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YGL Community在中國的一員,過去兩個月裡我也是直接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給中國和世界在各個領域帶來的沖擊影響。今天我想從“醫療健康”這個面對疫情的一線産業角度,談談新冠疫情對中國醫療服務的“危”與“機”。



2.除了大家了解最多的醫療物資不足,此次大規模的傳染病疫情對醫療機構的資源分配還帶來了哪些挑戰?


首先,随着疫情的發生和發展,醫療機構都在很短的時間裡面對了巨大的挑戰。除了派出優秀醫護團隊支援湖北、特别是武漢的抗疫一線救治工作之外,絕大部分公立和民營醫院都及時采取了措施減少人群聚集,避免醫院内交叉感染,包括實行非急診全面預約挂号(北京協和醫院 2017 年 9 月就已開始),關停部分病房病區,嚴格控制對住院病人探視等等。在門急診、手術量大幅下降的情況下,醫院本身的運營就會面臨巨大的調整壓力。例如,截止 2020 年 2 月下旬,三甲醫院的門急診量大部分都降到了常規數量的 10%到35%,手術量與平時相比就更少了。


除了疫情期間的發熱門診需要支援,很多醫院也會安排各科室人員輪流值班,根據衛生部門的通知才能逐步恢複。直到現在三月初,絕大部分公立醫院都還沒有得到全面複工的通知,民營診所也才隻有很小一部分複工開診,每天接診的數量不到以前的零頭,能開展的治療項目也非常有限。在醫療機構,醫生被要求佩戴全套防護用品,并且每次接診過一位患者之後就要全部更換,診室和醫護也要徹底消毒。由于疫情對醫療服務機構的影響,中國醫師協會的專家也剛剛發文表示,當前要打赢疫情“阻擊戰”,後方也不可不設防。


除此之外,醫療機構還有疫情過後的問題,比如說恢複門診和手術時,如何面對包括延期就診患者在内激增的醫療需求等;今年下半年的醫療體系抗壓能力需要從現在就開始做好準備,例如在住院和手術床位數量基本不變的前提下,怎麼通過更好的分級診療、智能技術、高效轉診等手段,改善醫療質量、縮短住院天數,從而服務更多患者等等。



3.确實如您所說,各地諸多醫院都對非急診以外的看診采取了相對限制性的措施。那麼,這些舉措對于廣大非新冠病毒疾病患者而言又有怎樣的影響呢?


其實,與應對新冠病毒的當務之急相比,其他疾病(特别是慢性疾病)患者面對的挑戰也有很多。除非情況危急不得不去急診的病患,其他患者都被告知盡量不到醫院。在此情況下,北京協和醫院率先開展在線問診,各大互聯網醫療平台也第一時間讓簽約的醫生們增加了在線時間。除了新冠肺炎相關的咨詢,其他疾病患者手術後都會盡早出院回家,術後康複延期、複診延期、等待手術的分情況延期,醫院适當延長了慢性疾病患者長期用藥的單次開藥量。


此外還有,就是加大對患者居家接受護理和康複、以及持續治療的支持。比如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及時組織專家編寫了《腫瘤患者居家照護手冊》,對疫情期間無法到醫院的腫瘤患者和家屬在居家管理疾病、延續治療、面對疼痛營養等各類問題時應該如何處理,給出專業權威的指導與幫助。


延伸閱讀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季加孚教授及多學科專家團隊将《關于如何居家照顧腫瘤患者:給照護者的手冊(草案)》在青松康複護理集團舉辦的「心花日放」系列課堂中與大家進行了分享,手冊内容包含腫瘤患者居家照顧的方法及可能面臨的問題給予針對性的解決方法。課程回顧點擊下方即可鍊接查看。

  • 如何給予腫瘤患者最好的居家照護



4.我們現在已經讨論過的這些挑戰,給整個醫療健康行業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和啟示?


這些挑戰對醫療健康産業産生的影響和改變是多方面的。我主要談談互聯網醫療和院内外連續醫療、整合照護所迎來的前所未有的關注。


從挑戰來講,原先比較局限于“輕問診”的醫療健康共享經濟模式無法滿足這次疫情帶來的真刀真槍醫療服務需求。簡單來說,互聯網和預約挂号、送藥上門、送護理上門、送康複上門的真實需求之間需要無縫銜接,而更複雜一點的服務包括在線查閱檢驗結果、遠程會診和查房、在線醫保支付等,還有通過數據共享平台實現決策輔助和驅動的智能醫療、精準醫療應用等等。


當然,最大的機會也來了,醫生“供給”側,和患者“需求”側,出現了雙爆發,而本來就已經越來越成熟的技術,這次得到了充分的用武之地。在積累更大量數據之後,就會促進互聯網醫療的飛速發展。我希望,這能像網購和外賣從03年非典開始在疫情之後的表現一樣,讓互聯網醫療,或者說“互聯網+”醫療、護理、康複,及院内外連續醫療、整合照護等這些模式,都能進入醫改重點任務,成為老百姓尋求醫療服務時的自然選擇。如果真能有這樣的發展,就能實現從看病就得去醫院,到先找在線“守門人”的轉變,也能實現從過度依賴醫護團隊,到患者和家庭更多主動參與的轉變,這将使我們的醫療體系迎來“移動支付”這樣的彎道超車機會。


青松作為院内外連續醫療、整合照護的服務提供方,這次也注意到了一些變化。例如我們與患者和家庭之間、與醫院和院内團隊之間、與醫藥企業之間的關系都發生了變化。以前很多時候,居家康複護理服務都不容易被人理解,作為上門醫療服務機構,經常被問到:“你們能做什麼?”接下來就勢必會有一段比較漫長的市場教育過程。而現在大家帶着明确的需求來了,每天都會有人來問:“你們能上門換藥、拆線、換管嗎?你們還能上門康複嗎?你們能協助去醫院複診開藥嗎?”而這時,像青松這樣的團隊隻需要第一時間肯定回答:“!”就行了。


又或者例如一些三甲醫院的專家們,遇到病情比較嚴重、真的不适合往返醫院折騰,但又特别需要在再次開藥之前評估一下才能給出合理藥物調整和居家期間治療建議的老年患者,現在都會直接拉上青松,讓上門的康複護理師先詳細了解老人情況後再跟醫院裡的團隊溝通,必要時遠程連線患者和家屬,等到新的治療方案定下來,除了拿到藥給老人送去之外, 還會再由專業的上門人員講解用藥注意事項,對老人身體和心理健康的方方面面給予關注和指導。


延伸閱讀

特殊時期,青松團隊秉承着“哪裡有需要,哪裡就是一線”的原則,幫助有需求的家庭解決各種健康需求及就醫方面的困難,減少您和家人外出就醫而增加感染疫情的風險,松仁團隊為您提供專家遠程會診、上門抽血送檢、居家康複護理、藥品代開取等一系列的居家服務:

  • 疫情之下,居家服務暖人心

  • 藥品餘量不足别擔心,您的藥使在身邊

  • 無法就醫别發愁,遠程問診來幫忙



5.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疫情當前,我們看到各相關方都積極行動了起來。中國全社會,以及世界範圍内的許多國家都在用行動支持抗擊肺炎。而今天,當中國這一方的疫情有所好轉時,其它各方又在面臨與日俱增的挑戰。您認為,從醫療服務角度出發,中國這次的抗疫為世界提供了哪些經驗?


我參與的世界經濟論壇全球未來醫療和健康理事會去年站在每個人健康曆程(Health Journey)的角度暢想了 2030 年世界不同地區的人們可期待的醫療健康前景。本年度的理事會議題則選擇通過詳解七大支柱,倡導所有相關方一起努力構建以人為本、可持續的醫療健康體系,包括人群健康、初級預防、早期發現與診斷、高性價比的幹預、價值導向的支付機制、整合照護、持續質量改善這七大支柱。


雖然現在疫情尚未過去,抗“疫”還需要一線、後方更多醫護人員,以及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但至少到目前為止,中國的一些做法還是能給世界提供寶貴的參考借鑒。首先,在初期意識到問題嚴重性後,中國快速制定了從上到下的方案,結合國情和各地地情廣泛宣傳,并在盡可能的大範圍快速實現了有效隔離,這一公共衛生應急事件中的行動效率保持了“中國速度”的記錄。按照世衛組織的說法,也為世界其他國家做好應對疫情的準備赢得了一定的時間;其次,各地大量優秀的醫護人員、醫療資源能夠在最危急和最不确定的情況下響應号召馳援湖北,給疫情最嚴重的地區及時提供了當前條件下最大限度的醫療資源保障,這是我能想到的“社會利益最大化”的實在體現,希望也能開個好頭,在下一步醫改中把醫療服務的使用者、付費方和提供方利益進一步統一起來;此外,還有面對“抗疫” 需要所有人犧牲暫時的“正常”生活時,中國的産業界,将生産制造、電商、物流甚至公共服務等多個領域的科技和創新,快速應用到互聯網醫療、智能健康和醫療服務模式上,大大縮短了技術轉化的周期,可以說是化挑戰為機遇、保持靈活性和正能量的最好示範。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這裡,希望讓中國醫患在這次特殊時期的特殊經曆能被更多人了解到,也希望和世界各地的朋友們一起思考,面對這樣的挑戰怎樣才能從容應對,化危為機。


文章分類: 最新資訊
分享到: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編号:(京)-經營性-2021-0031
人在哪裡,健康服務就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