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殘疾人日 | 我們想要的不是“偏愛”,而是....

發表時間:2021-12-03 09:17作者:青松康護

國際殘疾人日:


1992年10月12日至13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舉行了自聯合國成立以來首次關于殘疾人問題的特别會議。大會通過決議,将每年的12月3日定為“國際殘疾人日”。旨在促進人們對殘疾問題的理解和動員人們支持維護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


他們可能看不到五彩缤紛的世界,聽不到各種美妙的聲音,無法邁開雙腳去奔跑,無法用聲音清晰描述自己的想法,但他們學會了與命運抗争,收獲了堅毅和勇敢。于他們而言,他們沒什麼不同,生活給了他們一百個哭的理由,他們卻在以一千種方式微笑。


海倫·凱勒.jpg


海倫·凱勒:從小因病喪失了視覺和聽覺,卻掌握了5種文字,更是寫出了世界經典《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也是世界十分有名的殘疾人權利活動家。


斯蒂芬·威廉·霍金.jpg


斯蒂芬·威廉·霍金:患有肌肉萎縮性側索硬化症,全身癱瘓,不能說話,但并沒有妨礙他成為最偉大的物理學家,著作《時間簡史》暢銷全球。


尼克·胡哲:天生沒有四肢,通過自己異于常人的努力,克服了老天對自己的懲罰,最終成為一名勵志演講大師,并出版了圖書。


張海迪:5歲時因患脊髓血管瘤導緻高位截癱,自學完成了小學中學和大學知識,現任中國殘疾人聯合會主席。


缪智:512汶川大地震中失去了雙腿,但并沒有自暴自棄,最終成為了著名的汶川斷腿舞蹈老師。


當然,除了這些名人外,還有更多就在我們身邊的普通殘疾人群。去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殘疾人總數達8000多萬,且實際人數會更多,這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大群體。


一提到殘疾人群,我們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行動不便”“言語障礙”“可憐”“關照”,也會經常在新聞媒體上看到各種關于提倡關愛殘疾人群的相關報道等。


我們一直在說的是“如何更好的關心殘疾人群,如何在生活等方面為他們提供更多的便利”,這些是沒有問題的,也确實對殘疾人群給予到了很多幫助,但如果我們真正的走近他們,在跟他們深入溝通後會發現,他們更渴望的是:不希望被“偏愛”,而希望“平等”。


這裡的“偏愛”包括關注過度的同情、出行的不便、異樣的眼光、求職的困難.....


有位網友在網上說過這樣一段話:


“我們沒什麼不同,我們更希望普通人能夠用正常的眼光來看我們。我們的生活沒什麼不一樣,無論是先天殘疾還是後天造成,我們也有自己的心情,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想要的,相比較起來甚至我們會更加努力。”


其實很多殘疾人沒大家想的那麼悲觀,他們足夠坦然、開朗、積極向上,他們的願望也很簡單:就是希望在這個世界不被“偏愛”對待,比起小心翼翼的同情和施舍,他們更需要被看見和尊重,能夠給他們再多一些證明的機會,證明自己可以,他們多麼希望能和普通人一樣,正常的生活在我們身邊。


而我們,更應該給他們一雙支持的手、永遠張開的懷抱、共建共享世界的底氣。


有人說,殘疾人群就如同“折翼的天使”,縱使生命不幸殘缺,但依舊有夢,渴望飛翔。而我們,就是幫助他們追夢的守護者!


青松康護一直緻力于助殘扶殘,響應國家号召,堅持防治結合,努力為大衆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衛生和健康服務,努力實現“人人享有康複服務”的目标。我們努力幫助殘疾人群在身體和心理獲得有效的支持,讓他們有能力更好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實現自己的願望。


下面是北京市殘疾人聯合會《摯友》雜志【2021年 第四期】關于青松在助殘方面的相關介紹。


摯友雜志正面.jpg


摯友雜志反面.jpg


青松康複護理集團,成立于2004年,以互聯網+院内外連續醫養整合照護的模式,開展失能風險早期識别、預防、功能重建和維護為目标的價值導向服務,助力中國實現健康老齡化。青松被評為《财富》中國最具社會影響力20家創業公司之一,首批全國敬老文明号,北京市為老服務示範單位。


公司成立17年來,團隊已為全國範圍60多萬家庭提供了專業康複護理,服務超過500萬人次。

青松康複護理集團一直用實際行動紮實開展扶殘助殘工作,始終堅持“人本初心,讓健康觸手可及 ”的企業文化。護理團隊作為志願者多次前往醫院,為癱瘓在床的病患提供專業康複護理服務,聯合醫療機構前往養老院進行義診活動。


多年來,青松一直在為殘疾人群提供上門康複護理服務,推進康複進社區、服務到家庭,進一步改善殘疾人群康複狀況,讓難以走出家門的殘疾人群在家庭和社區得到有效的康複,努力實現“人人享有康複服務”的目标。


通過一系列的服務舉措,青松在扶殘助殘的路上将努力幫助更多殘疾人群,幫助減少殘疾人群急性疾病及并發症的發作和反複入院帶來的困擾,減輕家庭、社區等經濟負擔。對于扶殘助殘,青松感到了一份責任和使命感,未來将力争促進殘疾人群康複事業更上一個台階。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編号:(京)-經營性-2021-0031
人在哪裡,健康服務就在哪裡